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第15课 老师和同学(二)
教学目标:
1、借用老师和同学这个话题老师和同学,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引导学生用黏土和废旧材料为老师和同学制作立体的头像、胸像或全身像,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在立体人物作品中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老师和同学。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学生作品,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3、导入:
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
二、新授:
1、参考前节课所画的作业,(新)苏教版美术教案老师和同学再从各个角度去仔细观察所绘对象的外形特征和神态特点。
2、然后使用黏土或其它废旧材料去表现同学或老师(可以做头像、胸像、全身像、群像)。
3、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对照对象修改作品。
4、作品完成后,请大家看看像不像,请大家说说如何改进。
5、指导学生练习:
可以从各个角度画画对象的速写,将对象的外貌特征记录下来,创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使用废旧材料制作时可以将人物的特征进行夸张处理,泥工作业时可以用手捏或拼接的方法进行造型,同时用工具在作品上做出肌理效果,在作品完成过程中和作品完成以后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对它进行观察和修改。
四、评析学生作品
第16课 学学构图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饿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井字型构图、s型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
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讲究构图的图画,画
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学构图
二、创作与表现
1、欣赏、分析
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
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
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等
讨论,小结:
a、三角形构图——稳定
b、井字形构图——严谨
c、s形构图——流动
d、斜线构图——爽利
2、学生作品分析讨论
(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
3、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