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在这个液体中的沉浮状态。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问题—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进一步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主动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引出研究问题,从而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天平 、烧杯、马铃薯、量筒、味精、糖、食盐、蜡烛、钢匙、火柴、塑料小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马铃薯)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物体吗?
2、科学家把它叫马铃薯,这节课我们不研究马铃薯的营养、种植等问题。只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马铃薯放入水中后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板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比较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并分析原因。
1、(把大中小三个马铃薯)谁来说说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样?还有别的想法吗?到底谁的推测是正确呢?对!我们来试一试。(分别入三杯水中)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交换放再试试(交换马铃薯)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边的水浮力大,另两边的水浮力小呢?你们怎么知道的?你们认为这些说法哪个最有道理,讨论一下。你们怎么知道水里肯定是盐的?那我们来检验一下好吗?怎样检验?(板书方法)
2、这些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最好,评价一下。在没有弄清这水槽的水前,不能轻易用尝的方法,也许有毒,也许不卫生。
3、那我们用什么材料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分别取三种水加热,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实验结果)白色的粉末肯定是盐吗?除了盐,还有哪些物质的粉末也可能是白色的?
三、用实验来验证猜测。
1、马铃薯放在含有某种物质的水中会上浮,你们想亲手用自己认为的物质试一试吗?(先讲实验要求,再按自己组的猜想上讲台领取材料)
2、学生分组实验,放自己的实验材料,搅拌。
3、为什么在水里加入可以溶解的物质后浮力会增大?
四、通过实验验证盐水与清水哪个轻哪个重?
1、什么重量有区别?怎么才能知道?要比较得直观科学,还是用天秤称。
2、(出示天平),怎样称?(出示两杯水)这样行吗?(板书:同体积)对,要取同样多的水,为了准确,我们用量筒来取三种水(介绍量筒)。看到了什么?(板书:浓盐(糖、味精)水重、清水轻)
3、现在大家能解释为什么马铃薯在浓盐水中就浮起来呢?
4、小结:物体的沉浮与所浸的液体有关;改变液体的性质(往水中加盐、味精、糖等),可以改变物体在这个液体中的沉浮状态。(板书:同体积越重的液体越容易让物体浮起来)
五、课外拓展
老师刚才还看到有的同学把勺子放在盐水中试,有谁的勺子浮上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们在课后一定会找到能使勺子浮起来的液体。希望下节课能听到好消息。
板书: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清水 轻 沉
同体积 糖水
盐水 重 浮
味精水
同体积越重的液体越容易让物体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