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科学教案
文档分类

科学教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a.爱护小动物(植物),不伤害它们;b.保护动物(植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部长有(2对触角),(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嘴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3、蜗牛生活在(阴暗
  •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目的: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因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
  • 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实录

    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地球的运动》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地球和宇宙”方面的内容。“地球和宇宙”共包括地球的物质、地球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方面。前面几册已经出现过关于地球物质与地球变化的内容,本单元则是指导学生研究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本单元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整个单元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探索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在对整个单元的逐步探索之后,最终孩子会认识
  •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
  • 七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七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七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3《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二课时学案知识梳理:一、植物的组织1、组织: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_______和_______相似的细胞集中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就是组织。2、植物的组织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并思考:叶片中各种组织是如何分布的?叶的结构 组织类型 细胞特点 功能表皮 保护组织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叶肉 营养组织  制造有机物叶脉  叶肉中
  • 4.3 升华和凝华

    4.3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
  • 《耐久跑》教学设计

    《耐久跑》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耐久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会积极的主动的去从事这项锻炼。当然这不能排除客观的场地条件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主观的能动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了上好耐久跑教材的关键问题。   第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主观上感知耐久跑练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选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音乐用于耐久跑教学,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第三,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按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寓耐久跑的练习于游戏中,
  •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一、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三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从学生常见的动物——鱼作为切入点,围绕“探访鱼儿”这一综合探究活动,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活动标题。(见表3-1)  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能小组商议,明确活动规则”的能力,这是本单元的二级目标,在每个“做中学”活动中都有详细的安排和要求。《鱼儿的家》活动在开始阶段,教师精心引导学生自己分成小组,小组讨论商议需要准备的材料
  • 4.5塑料

    4.5塑料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标志,发现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标志里的数字。  2.通过猜想、分类、观察,了解可回收标志里数字的秘密。  3.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可回收标志、带有数字1,2,4,5,6,7的可回收标志。  2.各种塑料制品、超市货架。  活动过程:  一、逛超市,激发参与兴趣。  1.带领幼儿逛“超市”,提醒幼儿看看、摸摸超市里的物品。  2.请幼儿说说在超市里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提问:还知道哪些用塑料做成的物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