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科学教案
文档分类

科学教案

  • 造房子

    造房子

      活动目标:  1、运用剪好的几何图形拼贴出房子。  2、通过探索交流,了解房子的不同组合方法。  3、对参加手工拼贴活动感兴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大小和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若干,胶棒,抹布若干。  2、各种房屋造型图片的白板课件。  3、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子,创设情境。  1、教师:昨天森林里刮了一阵大风,把小兔家的房子给吹倒了,小兔想请我们
  •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见表1).          表1  比较重力与弹力【设计思想】
  •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
  • 《宇宙》教案

    《宇宙》教案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
  • 杠杆滑轮复习

    杠杆滑轮复习

    杠杆滑轮复习1、掉鱼杆是一根杠杆,请在杆上的a、b、c三点分别对应写上支点、画出动力和阻力.2、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3、正确表示开瓶盖时该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是(    )                                                 4.绘制力臂5.小明用力f翻石块,请作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6.如图钢丝钳,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0为转动轴,图7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7
  • 《细胞》教案

    《细胞》教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2)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构成生物圈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材分析  《从生物圈到
  •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
  • 4.4金属

    4.4金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教材分析:  溶解时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大班幼儿对溶解现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活动可为幼儿提供固体、结晶体、粉末状物品等多种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在对比中观察物体被水溶解后的变化,探究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重点提出油能不能溶于水这一问题,引导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体验猜想、操作、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发现油在上、水在下互不相溶的特性。  2、掌握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能用简单的符号,标志记录自己的发现。  3、在猜想和实验中能乐于思考,认真观察,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