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四、课时
  •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

      课题 3 水的净化  (总第十五课时)  一 课标要求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 实验准备  2        烧杯(50毫升)3只,河水(浑浊)、明矾、玻璃棒;  3        滤纸、漏斗
  • 溶液简析与教学建议

    溶液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
  •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第一课时:  教
  •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
  •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今天早上雾气很大,出门有点冷,因为要给学生上课,心里很紧张,到了学校也无法缓解这种紧张的情绪,对,我很紧张,虽然从老师,学生,室友的角度都看不出我的紧张情绪,但是我,确实很紧张,直到,孩子们做完操回到教室,一个个的坐好安静下来,我深呼吸一下,让学生收拾好书本,开始我的第一节课。我即使再紧张,也要控制,因为我的课只有45分钟,紧张也是一堂课,享受也是一堂课,还不如好好呢。  上课的时候,感觉的不是我把这节课上完了,时间也掐得比较准,而是初三(1)班的孩子积极地配合我,认真的在听讲,思考的时候大
  •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
  •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
  •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 常见的酸

    常见的酸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