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碱金属

    碱金属

      讲义四  碱金属一.存在和制备1.存在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它们以化合态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碱金属中,钠和钾在地壳中分布很广,两者的丰度都为2.5﹪。主要矿物有钠长石na[alsi3o8]、钾长石k[alsi3o8]、光卤石kcl.mgcl2.6h2o以及明矾石k2so4.al2(so4)3.24h2o等。海水中nacl的含量为2.7﹪,植物灰中也含有钾盐。锂的重要矿物为锂辉石li2o.al2o3.4sio2,锂、铷和铯在自然界中储量较少且分散,被列为稀有金属。2.制备由于碱金属
  •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

      --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 “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
  •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
  •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
  •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
  •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

      课题: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环绕地球的大气中存在着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气。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我们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ⅵ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还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  播放ppt演示课件  讲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  提出:让学生写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燃烧与灭火》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课,本单元的三节内容燃烧贯穿其中,所以学好这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而灭火又是和燃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要掌握一定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而且,燃烧与灭火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节内容应该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
  •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牐犈嘌�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牐犈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
  • 原电池

    原电池

      目的要求: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了解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腐蚀和金属防护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和金属的电化腐蚀  教学方法:探索法(启发引导)  引入  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然要有能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化学能常常与热能、光能等相互转化。比如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出放热或吸热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发光,产生电流等等。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有关化学能是如何转变为电能。  实验  初中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不活泼金属就
  • 物质的量的浓度

    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牐�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牐�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牐�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牐�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牐�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牐�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牐�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牐�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