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首页
系统优化
备份/还原
桌面工具
硬盘工具
卸载软件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
时钟日历
专题合集
更多
个人写作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美术教案
优秀教案
科学教案
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牐牻�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牐犕ü�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牐犕ü�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 引入:物质的量
铁和铁的化合物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
化学反应与能量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反应热 焓变 (一): 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 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 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创造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教学方法:设疑、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牐犈嘌�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牐犈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课题1 空气 一.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0.94% 0.03%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3.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认识控制物质变化的条件在应用实验
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
«
1
...
35
36
37
...
100
»
最新文档
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物质的量的浓度
二氧化硫
《元素》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酸
环境保护
氮的氧化物
《水的净化》教案
蛋白质
《元素》教学设计
热门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