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首页
系统优化
备份/还原
桌面工具
硬盘工具
卸载软件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
时钟日历
专题合集
更多
个人写作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美术教案
优秀教案
科学教案
化学教案
3.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 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 教学重点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 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 教学难点 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 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顺序,本节学习也按着这个顺序进行。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制取氢气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园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等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识,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大胆猜想,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索分子的性质。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学生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以品红的扩散为演示实验和氨分子扩散实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了解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和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不同物质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曲线的意义 固体物质的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
常见的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
第一节 电解原理(二)
学习目标 1.用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精炼及电镀铜的基本方法。2.掌握一定条件下的阴、阳离子放电(即微粒得失电子的能力)先后顺序。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1.填写下列空白:⑴ 电解通电时,电子从电源的_____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_____极,在阴极区氧化性强的微粒先得电子,被_________。同时,电子又从电解池的________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即在阳极区还原性强的微粒(包括极板)先_______电子被_______。⑵ 当极板材料(阳极)为 Pt 或C时,还原性非常弱,此条件不被氧
氧化还原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本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抽象的微观概念的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易观察事物的变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演绎、推理,再现科学探究“经历”,既培养抽象思维,又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由宏观到微观的抽象分析思维能力。这个学习过程不能仅靠教师讲述就能得到较高课堂效率的,而要在学生“亲身经历”的思辨中,通过教师的'“拉”与“推”——引导、点拨下逐步达成。 为此,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安排: 1.本课题设计安排2课时完成,目的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
«
1
...
34
35
36
...
100
»
最新文档
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物质的量的浓度
二氧化硫
《元素》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酸
环境保护
氮的氧化物
《水的净化》教案
蛋白质
《元素》教学设计
热门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