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首页
系统优化
备份/还原
桌面工具
硬盘工具
卸载软件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
时钟日历
专题合集
更多
个人写作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美术教案
优秀教案
科学教案
化学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组织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
化学键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概念 2、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学习重难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化学键 1.离子键的形成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na-e → na+ cl + e → cl- 小结:。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原子的构成》课题的教学,教材编排上是叙述性的,很抽象。若按传统方法直接按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不会对原子结构的知识产生兴趣。教师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经过反复研究教材,本人觉得这一内容是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理论型”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呢?通过查阅了一些资料,决定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展开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
电场强度
《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教学设计 (两课时) 高二物理 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概念。 3、用电场强度概念求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强度; 4、知道几种典型电 场的电场线分布。 5、以电场线描述电场为例,渗透用场线描述矢量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 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 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电解原理
第27讲 考点1 电解池的构成和电解的基本原理 1.(1)电解的反应原理:在 时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池:一种把 的装置 (3)电解的电路工作原理:导线上(外电路)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的阳极上产生电子经导线流入电源的正极。溶液中(内电路)阴离子移向 ,失去电子,阳离子移向 ,得到电子。 2.电解池的构成: ① 、导线 ②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及水的反应 3.通过氯气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难点:氯气与水反应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导入 材料一、XX年4 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 材料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
3.2水的组成
课题名称: § 3~1 水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组成 能力目标: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育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导课:历史上,人们很长时间认为水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直到拉瓦锡实验才认识到水的组成。 新授:一、水的组成: [实验3-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现象:(学生归纳) 正极产生可使带
«
1
...
24
25
26
...
100
»
最新文档
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物质的量的浓度
二氧化硫
《元素》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酸
环境保护
氮的氧化物
《水的净化》教案
蛋白质
《元素》教学设计
热门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