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常见的碱

    常见的碱

      【考点说明】  1、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  质及用途;认识强碱的腐蚀性。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  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3、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  【知识整理】  1、小结学习过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的知识,并作交流。  名称 化学式、俗称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氨水
  •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 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饱和硝酸钾和硝酸铵溶液(使用上一节课制得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
  •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看地图,找家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地图及所在地区省市行政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地图,说家乡  1.导入: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学生说说家乡的所在地  2.师:知道了家乡的地址,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在书
  • 氨 铵盐

    氨 铵盐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
  •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硅酸盐工业简介  1.水泥  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02)、硅酸二钙(2CaO·Si02)和铝酸三钙(3CaO·A1203)等。  2.玻璃  玻璃有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等等。玻璃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3.比较水泥和玻璃的生产方法(见下表)硅酸盐产品  硅酸盐产品  水泥  玻璃  主要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窑  原料  石灰石和粘土  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  反应原理  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Na2CO3+SiO2 �鏝a2SiO3+CO2
  • 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在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物体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  [板书]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粒子数       物质的量
  • 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前面
  •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物质的量》  顾县中学    刘云  一、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系:  <图1一1>  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
  •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
  •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
Top